- 強制性條文匯編!
- 前言
- 1 總則
- 2 術語
- 3 運營組織
- 3.1 一般規定
- 3.2 運營規模
- 3.3 運營模式
- 3.4 運營配線
- 3.5 運營管理
- 4 車輛
- 4.1 一般規定
- 4.2 車輛型式與列車編組
- 4.3 車體
- 4.4 轉向架
- 4.5 電氣系統
- 4.6 制動系統
- 4.7 安全與應急設施
- 5 限界
- 5.1 一般規定
- 5.2 基本參數
- 5.3 建筑限界
- 5.4 軌道區設備和管線布置原則
- 6 線路
- 6.1 一般規定
- 6.2 線路平面
- 6.3 線路縱斷面
- 6.4 配線設置
- 7 軌道
- 7.1 一般規定
- 7.2 基本技術要求
- 7.3 軌道部件
- 7.4 道床結構
- 7.5 無縫線路
- 7.6 減振軌道結構
- 7.7 軌道安全設備及附屬設備
- 8 路基
- 8.1 一般規定
- 8.2 路基面及基床
- 8.3 路堤
- 8.4 路塹
- 8.5 路基支擋結構
- 8.6 路基排水及防護
- 9 車站建筑
- 9.1 一般規定
- 9.2 車站總體布置
- 9.3 車站平面
- 9.4 車站環境設計
- 9.5 車站出入口
- 9.6 風井與冷卻塔
- 9.7 樓梯、自動扶梯、電梯和站臺門
- 9.8 車站無障礙設施
- 9.9 換乘車站
- 9.10 建筑節能
- 10 高架結構
- 10.1 一般規定
- 10.2 結構剛度限值
- 10.3 荷載
- 10.4 結構設計
- 10.5 構造要求
- 10.6 車站高架結構
- 11 地下結構
- 11.1 一般規定
- 11.2 荷載
- 11.3 工程材料
- 11.4 施工方法的確定
- 11.5 結構形式及襯砌
- 11.6 結構設計
- 11.7 構造要求
- 11.8 地下結構抗震設計
- 11.9 地下結構設計的安全風險控制
- 12 工程防水
- 12.1 一般規定
- 12.2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
- 12.3 防水層
- 12.4 高架結構防水
- 12.5 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結構防水
- 12.6 礦山法施工的隧道防水
- 12.7 細部構造防水
- 12.8 盾構法施工的隧道防水
- 12.9 沉管法施工的隧道防水
- 13 通風、空調與供暖
- 13.1 一般規定
- 13.2 地下線段的通風、空調與供暖
- 13.3 高架、地面線段的通風、空調與供暖
- 13.4 其他
- 14 給水與排水
- 14.1 一般規定
- 14.2 給水
- 14.3 排水
- 14.4 車輛基地給水與排水
- 14.5 給排水設備監控
- 15 供電
- 15.1 一般規定
- 15.2 變電所
- 15.3 牽引網
- 15.4 電纜
- 15.5 動力與照明
- 15.6 電力監控
- 15.7 雜散電流防護與接地
- 16 通信
- 16.1 一般規定
- 16.2 傳輸系統
- 16.3 無線通信系統
- 16.4 公務電話系統
- 16.5 專用電話系統
- 16.6 視頻監視系統
- 16.7 廣播系統
- 16.8 時鐘系統
- 16.9 辦公自動化系統
- 16.10 電源系統及接地
- 16.11 集中告警系統
- 16.12 民用通信引入系統
- 16.13 公安通信系統
- 16.14 通信用房要求
- 17 信號
- 17.1 一般規定
- 17.2 系統要求
- 17.3 列車自動監控系統
- 17.4 列車自動防護系統
- 17.5 列車自動運行系統
- 17.6 車輛基地信號系統
- 17.7 其他
- 18 自動售檢票系統
- 18.1 一般規定
- 18.2 系統構成
- 18.3 系統功能
- 18.4 票制、票務管理模式
- 18.5 設備選型、配置及布置原則
- 18.6 供電與接地
- 18.7 系統接口
- 19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
- 19.1 一般規定
- 19.2 系統組成及功能
- 19.3 消防聯動控制
- 19.4 火災探測器與報警裝置的設置
- 19.5 消防控制室
- 19.6 供電、防雷與接地
- 19.7 布線
- 20 綜合監控系統
- 20.1 一般規定
- 20.2 系統設置原則
- 20.3 系統基本功能
- 20.4 硬件基本要求
- 20.5 軟件基本要求
- 20.6 系統性能指標
- 20.7 其他
- 21 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
- 21.1 一般規定
- 21.2 系統設置原則
- 21.3 系統基本功能
- 21.4 硬件設備配置
- 21.5 軟件基本要求
- 21.6 系統網絡結構與功能
- 21.7 布線及接地
- 22 乘客信息系統
- 22.1 一般規定
- 22.2 系統功能
- 22.3 系統構成及設備配置
- 22.4 系統接口
- 22.5 供電與接地
- 22.6 布線
- 23 門禁
- 23.1 一般規定
- 23.2 安全等級和監控對象
- 23.3 系統構成
- 23.4 系統功能
- 23.5 設備安裝要求
- 23.6 系統接口
- 24 運營控制中心
- 24.1 一般規定
- 24.2 工藝設計
- 24.3 建筑與裝修
- 24.4 布線
- 24.5 供電、防雷與接地
- 24.6 通風、空調與供暖
- 24.7 照明與應急照明
- 24.8 消防與安全
- 25 站內客運設備
- 25.1 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
- 25.2 電梯
- 25.3 輪椅升降機
- 26 站臺門
- 26.1 一般規定
- 26.2 主要技術指標
- 26.3 布置與結構
- 26.4 運行與控制
- 26.5 供電與接地
- 27 車輛基地
- 27.1 一般規定
- 27.2 車輛段與停車場的功能、規模及總平面布置
- 27.3 車輛運用整備設施
- 27.4 車輛檢修設施
- 27.5 車輛段設備維修與動力設施
- 27.6 綜合維修中心
- 27.7 物資總庫
- 27.8 培訓中心
- 27.9 救援設施
- 27.10 站場設計
- 28 防災
- 28.1 一般規定
- 28.2 建筑防火
- 28.3 消防給水與滅火
- 28.4 防煙、排煙與事故通風
- 28.5 防災通信
- 28.6 防災用電與疏散照明
- 28.7 其他災害預防與報警
- 29 環境保護
- 29.1 一般規定
- 29.2 規劃環境保護
- 29.3 工程環境保護
- 29.4 環境保護措施
- 附錄A A型車限界圖
- 附錄B B1型車限界圖
- 附錄C B2型車限界圖
- 附錄D 圓曲線地段車輛限界和設備限界計算方法
- 附錄E 緩和曲線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寬計算
- 本規范用詞說明
- 引用標準名錄